五大连池房屋抗震安全性能评价-黑龙江省房屋鉴定
一、五大连池房屋抗震安全性能评价:
1、收集相关的施工资料及设计图纸、地质勘查报告。
2、根据规范抽检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
3、根据规范抽检柱的钢筋配置情况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4、检测框架柱梁截面尺寸、楼板厚度。
5、检测建筑物结构裂缝的数量、现状及分布情况。
6、检测建筑物填充墙体裂缝的数量、现状及分布情况。
7、检测分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8、检测整栋建筑是否倾斜及倾斜的程度。
9、根据检测结果、规范及使用情况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构安全性的结论,提出关于房屋后续使用的建议。
二、五大连池房屋抗震安全性能评价,房屋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价:
一、结构或构件的验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连接的验算,必要时还应进行疲劳、裂缝、变形、倾复、滑移等的验算。对国家现行规范没有明确规定验算方法或验算后难以判定等级的结构或构件,可结合实践经验和结构实际工作情况,采用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包括必要时进行试验)的方法,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二、结构或构件验算的计算图形应符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
三、结构上的作用及作用效应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0.2条和第3.0.3条确定,并应考虑由于变形、温度等因素造成的附加内力;
四、当材料种类和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时,材料强度应按原设计值取用。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与原设计不符或材料已变质时,材料强度应采用实测试验数据。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有关规定确定。取样时不得损害结构的正常工作;
五、当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长期大于60℃,钢结构表面温度长期大于150℃时,应考虑温度对材质的影响;
六、验算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并应考虑构件截面的损伤、腐蚀、锈蚀、偏差、断面削弱以及结构或构件过度变形的影响。
三、五大连池房屋抗震安全性能评价:
1原建筑地基、基础的承载力确定加层方案时要详细阅读原建筑的竣工图纸、资料、地质勘探报告。通过对地质资料的认真研究,并加以计算,从而确定该地基有无能力承受加载;是计算其基础的承载力,了解基础的类型,确定该地基基础的承载极限,确定加层规模。一般认为,原设计对建筑的地基、基础都有的安全系数,并且地基经过一段的承载后,承载力都有所提高。一般建筑都有可能加层,只是加层规模大小的区分。
2建筑结构及其构件的承载能力建筑结构有木结构、砖混、框架等几种类型。一般来说,加层只考虑在框架及砖混结构的建筑上进行。从整体结构上看,框架承载力较大,抗震性好,但目前,框架结构加层较少,因砖混结构的建筑较多,在砖混结构的建筑上加层较多,加层时应对原建筑中的梁、板、墙、柱等受力构件的承载力进行认真的验算,通过对钢筋的形状、规格、直径及砖、混凝土、砂浆标号等主要材料的分析,算出目前该结构的承载力,加以的安全系数,作为加层荷载的设计依据。
3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在旧房屋建筑上加层,不但要求承载力允许,还要考虑加层部分和原建筑部分的整体性以及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对加层建筑增强整体性这一问题,主要应考虑以下两点:
3. 1对原建筑的加固一般情况下,建筑加层对原建筑都要加固,加固方法采用在原建筑墙体上增加壁柱、圈梁(包括角柱)等措施。
3. 2新旧建筑的结合新旧建筑的结合是加层中关键的一环,如何才能使新旧建筑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主要是新旧建筑受力构件的连接问题,连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性。连接时,新旧建筑的圈梁、构造柱、壁柱的十字交叉点尤为重要。
4正确的实际考察及测试在通过阅读图纸认真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考察与测试。一是考虑原建筑的施工质量;二是考虑原建筑经一段的使用后,其受力构件性能是否良好。考察时,对照原建筑竣工图、基础部分挖开关键部位,察看基础类型与施工质量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按施工规范施工,特别是对混凝土、砂浆标号进行测定。对受力构件如大梁、楼板等进行加载试验,后将这些试验数据及承载力计算整理,作为设计依据。
5已有裂缝等病害的加层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裂缝、下沉等现象,这类房屋一般不考虑加层,对别无选择、非加层不可的建筑,对病害原因认真分析,并加以治疗后,方可进行施工。
6结语,旧建筑加层考虑以下几点:1) 建筑地基为均匀地基,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2) 基础强度、变形满足加层要求。3)梁、柱、板、墙等构件经计算满足加层荷载要求。4) 构件在经过不少于72 h的加载后,保持不变形和无裂缝、无掉皮、无弯折等破坏现象。5) 对原建筑进行加固。6) 新旧建筑有机地结合为一体。7)对已有病害的建筑认真分析原因,予以治疗。若能满足以上要求,一般建筑即可进行加层施工。
四、五大连池房屋抗震安全性能评价,房屋抗震性能检测:
1.建筑抗震设计检查:检查建筑是否进行了合理的抗震设计,包括地质勘察工作、建筑场地的选择、抗震设防系统的设置等。
2.抗震验算:结合地震作用、重力代表值、地震影响系数、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等情况,对建筑进行抗震验算。根据设防烈度进行审核,还需审核整体建筑是否满足原有使用功能。
3.结构稳定性评估: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评估房屋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这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强度和构造方式等因素。
4.裂缝检测:对房屋内外的墙体、地板、天花板等进行裂缝检测。评估裂缝的性质、长度、宽度、方向,并确定其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因为裂缝可能是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迹象